01:只要能相互理解就沒有戰爭(衝突)了?
- smarthugo15
- 2023年2月20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3年5月16日
過去的我是相信多元價值的。我相信,只要大家不是只能看見「自己所認為的好」,而是能抱持著欣賞的眼光看待彼此不同,甚至相互矛盾的「理想世界」,那麼,這個世界就會少了很多「必須要把對方殺死,好讓自己的理想世界得以實現」的「極端」狀態。
然而,事實真的是如此嗎?當我們理解甚至同情對方的處境後,我們就能理所當然的放下自己的立場,丟掉實現自己的理想世界、放棄獲得屬於自己平靜的機會?
隨著所經歷的越來越多,我開始覺得事情不是這麼單純,也許,理解與讓步之間不存在絕對的因果關係—即便我知道你持有那些信仰的理由,然而,我還是有我必須為了我的信仰和你宣戰的必要。
理解對於戰爭(衝突)的減少其實沒有任何幫助,理解所能做到的只是讓選擇戰爭的雙方不對對方抱有那麼大的怨恨(敵意)而已,使戰爭回歸運動場上那種純粹的君子之爭,在為自己而戰的同時也認可對方其實也不過是在為他自己而戰,讓我們不再反射性的以「對方是壞人」、「我是在伸張正義」等說詞,為自己的行為辯護,而是讓戰鬥得以回歸純粹的戰鬥,沒有多餘的廢話。
畢竟說到底,在人類所處世界的時空限制下,衝突是必然的:當你看見的是工業發展、物質生活水準,那麼核能、火力發電的確是合理的選擇;當你渴望的是乾淨、舒適、沒有污染的生活環境,那麼朝綠能發展也不是什麼天真的錯誤。問題是,在能源政策的改與不改之間,無論結果為何,最終只有一方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望,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存在任何雙贏的可能性,除非有一方願意妥協,放棄原本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、改以對方的理想世界作為信仰。
這就像是生物的生存競爭一樣,在土地、糧食的自然限制下,最終就只會有兩種可能性—你死我活或是我死你活—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存在讓所有生物的生存慾望都同時滿足的空間。小到家庭衝突(夫妻、親子關係),大到國家內部的政策辯論甚至是國際間的衝突,其實都是同一個道理。
總之,我想說的是,即便我們做到了理解與尊重他人的想法,仍無法避免衝突,因為人只是人,不管能看得多寬多廣,最終還是必須回到自己第一人稱的視角上,為了自己心目中的那片淨土而戰;理解所能做到的,就真的只是某種「美學的完整」,讓你能獲得更多元的視角、思考甚至體會更多的可能性而已。
Comments